海上森林

「引用吧」在下一階段將著眼關於氣候正義的交織概念,透過跨領域與跨文化合作,擴展多樣的知識形態、生態智慧與世界觀,也將推出一系列圍繞在關愛與正義主題的翻譯、書寫、報導與出版等活動。

王郁媜長期關注科技進步與人類發展,以及人為影響環境錯綜複雜的關係。近兩年創作一系列回應英國煤礦史、泥炭地被用於農業和燃料,大規模碳排、自然資源耗竭、生物多樣性喪失而引發的種種危機。

藝術家今年夏天在台灣西部沿岸踏查,梳理水文地景的歷史脈絡,聚焦在淡水河、濁水溪、曾文溪等出海口,探索具有高度物種多樣性的紅樹林生態系,如何面臨人為開發破壞棲地,如何達到濕地碳匯、減緩氣候變遷等全球急迫關注的議題。這些調查研究,將作為「引用吧」下一階段的氣候合作計畫開發新創作的素材。

在這個輕鬆的前導活動中,藝術家將分享已經匯集的圖稿、影像、史料、訪談,與本事藝術策展人吳虹霏對話,歡迎大家參與這場圓桌討論,也一起共享紅樹林生態系啟發的特調飲品。

*特別感謝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許秋容教授、林幸助教授協助研究。

關於藝術家王郁媜

王郁媜的創作結合繪畫、書寫、雕塑、行為、動態影像等複合媒材,開創介於歷史與小說、檔案與詮譯的多層次敘事。這樣的脈絡由個人經驗出發,常以國際藝術進駐為田野調查,展開在地研究、跨領域合作,從藝術的層面思考生態與科技,想像人跟環境的交互關係。作品曾於國內外機構展出,包括南特當代藝術中心(2022)、會客室繪畫空間(倫敦,2021)、台北當代藝術館+立方計劃空間(2020)、庫姆美術館(塔林,2020)、國立台灣美術館(台中,2020)、都柏林科學藝術館(2020)、數位藝術與科技中心(布魯塞爾,2020)、倫敦科學藝術館(2019)、巴塞隆納當代藝術中心(2019)、提比里斯三年展(2018)、藝術與創意技術基金會(利物浦,2017)、華人當代藝術中心(曼徹斯特,2016)、台北市立美術館(2016)、曼徹斯特藝術館(2016)、楊洋藝廊(新加坡,2015)、台北雙年展(2014)、海沃美術館(倫敦,2014)。曾進駐於台北國際藝術村(2019)、首爾美術館(2017)、科學產業博物館(曼徹斯特,2015),並獲得歐洲核能研究組織藝術項目衝撞大獎榮譽提名(日內瓦,2018)。
www.yuchenwang.com